咨询热线
0571-89086031

培训定制

课题导航

“乡村旅游 +”,究竟加什么?

时间:2025-07-07 10:07

       在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下,乡村旅游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生态保护、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引擎。如今,“乡村旅游 +” 的概念日益普及,然而,真正的 “乡村旅游 +” 需要回答三个根本问题:如何让游客从 “到此一游” 转向 “深度沉浸”?如何让村民从 “旁观者” 变为 “主人翁”?如何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可持续的生态资产?这三个问题,不仅关乎乡村旅游的品质提升,更关乎乡村发展的长远未来。

       一、从 “到此一游” 到 “深度沉浸”:丰富旅游体验维度

       传统的乡村旅游往往局限于简单的观光与采摘,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场景单一。要实现从 “到此一游” 到 “深度沉浸” 的转变,必须丰富旅游体验的维度,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旅游产品体系。

       (一)文化深度游:挖掘乡村文化内涵

       乡村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到独特的民俗节庆,都是宝贵的文化资源。例如,江西婺源篁岭以 “晒秋” 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为核心,将古村落的建筑风貌与丰收时节的农作物晾晒场景相结合,打造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乡村景观。通过举办 “晒秋节”,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摄影,同时开展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如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品尝农家美食等,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延长停留时间,提升消费意愿。

       (二)体验式旅游:参与乡村生产生活

       让游客亲身参与乡村的生产生活,是增强旅游体验感的有效方式。四川成都的明月村,依托当地的陶艺文化,打造了一系列陶艺体验项目。游客可以在专业师傅的指导下,亲手制作陶艺作品,从揉泥、拉坯到上色、烧制,全程参与,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此外,游客还能参与农事活动,如种植蔬菜、采摘水果、喂养家禽等,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这种亲身体验让游客对乡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情感连接。

       (三)主题化旅游: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以特定主题为引领,打造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乡村旅游品牌,能够吸引目标客户群体,提升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浙江莫干山以 “民宿 + 乡村旅游” 为主题,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品质的民宿服务,成为国内知名的乡村度假胜地。莫干山的民宿各具特色,有的主打亲子主题,配备丰富的儿童游乐设施和亲子活动;有的以禅修文化为主题,为游客提供宁静的禅修空间和课程。通过主题化的打造,莫干山满足了不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休闲度假。

       二、从 “旁观者” 到 “主人翁”:激发村民内生动力

       村民是乡村的主人,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只有让村民从 “旁观者” 变为 “主人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乡村旅游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利益共享机制:让村民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是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关键。广西阳朔的一些乡村通过 “公司 + 农户” 的模式,由旅游公司负责景区的规划、开发和运营,村民以土地、房屋等资源入股,参与旅游经营或提供服务,如开办农家乐、民宿,销售农产品等,按股分红并获得经营收入。这种模式让村民切实感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利益,从而积极主动地支持和参与乡村旅游建设。

       (二)教育培训:提升村民旅游服务能力

       村民的服务水平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因此,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旅游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至关重要。江苏苏州的一些乡村旅游示范点定期组织村民参加旅游服务培训,包括礼仪接待、餐饮服务、导游讲解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培训,村民的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规范的服务,增强乡村旅游的竞争力。

       (三)社区参与:鼓励村民参与旅游决策与管理

       社区参与是实现村民 “主人翁” 地位的重要体现。云南丽江的部分乡村成立了乡村旅游合作社,由村民选举产生合作社管理机构,共同参与旅游项目的决策、运营和管理。在旅游项目规划过程中,充分征求村民意见,让村民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的重大事项决策中来,使乡村旅游的发展更符合村民的利益和意愿,也增强村民对乡村旅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生态资产的可持续转化

       乡村的绿水青山是最宝贵的财富,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资产的可持续增值,是 “乡村旅游 +” 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突出生态特色

       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开发具有生态特色的旅游产品,是实现生态资产转化的基础。福建武夷山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推出生态徒步、森林康养、观鸟等生态旅游产品。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了解生态保护知识,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些生态旅游产品不仅满足游客对亲近自然的需求,也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生态补偿机制:保障生态保护投入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能够为生态保护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确保绿水青山得到有效保护。在一些水源地保护区或生态敏感地区,通过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生态公益林补偿、生态旅游收益分成等方式,对因生态保护而限制发展的地区和居民进行补偿。例如,浙江千岛湖通过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对千岛湖周边的村庄和居民给予经济补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同时利用千岛湖的优质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三)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广绿色环保的旅游设施和经营方式,是实现生态资产可持续转化的保障。湖南张家界的一些乡村旅游景区采用太阳能路灯、环保厕所等绿色设施,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如自行车租赁、电瓶车游览等。同时,鼓励旅游企业和农户采用生态种植、养殖方式,生产绿色农产品,为游客提供绿色健康的餐饮服务。通过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既减少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又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吸引力,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 +” 加的是丰富的旅游体验、村民的积极参与和生态资产的可持续转化。只有解决好如何让游客深度沉浸、让村民成为主人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三个关键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在未来的发展中,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创新 “乡村旅游 +” 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来源:网络)

       延伸阅读——德行干部培训中心2025年热门培训项目精选


※ 欢迎拨打0571-89086031、0571-89086091定制个性化教学方案 ※

  

德行干部培训中心热忱欢迎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

考察学习培训!

 

pi币

版权所有:德行教育培训 咨询电话:0571-89086031   备案号: 浙ICP备19023798号-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