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
——习近平
作为浙江省会城市的杭州,正处于“后亚运、两万亿、超大城市”的历史新阶段,城市人口突破1000万,快速发展的城市背后,意味着基层治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更大的责任,需要更精细化的服务和更高效优质的治理。杭州市始终牢记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为主线,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在社区治理方面,杭州经验丰富多样,值得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社区工作者的学习与借鉴。杭州有许多优秀的社区先进的工作经验及做法也值得社会工作者的学习及借鉴,通过对典型社区的现场教学、与社区工作者的座谈交流等形式,帮助社区工作者进一步提升社区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提升社区工作者的基层治理效能,强化社区工作者的综合业务素养、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发展,更好地服务社区群众。
杭州基层治理|杭州社区治理现场教学点推荐(部分):
1、中国社区建设展示中心
中国社区建设展示中心是国家民政部批准建立,集史料陈列、文物展示、理论研究、文献收藏、社区实务于一体的社区建设专题类博物馆。分为中国城市居民委员会发展、中国社区建设发展、中国社区建设文献史料馆藏、现代社区工作展示、现代社区服务中心等五大功能板块。
2、小营街道小营巷社区
小营巷社区地处杭州中心城区,它历史文化悠久,皮市巷、马市街等坊巷可追溯至宋朝年间,王文昭、钱学森、戴望舒等名人曾居住在小营巷。小营巷更是承载红色记忆,皮市巷3号见证浙江革命事业的起源。毛泽东、习近平两代党的领导核心都来过小营巷。2011年7月12日,习近平同志复信小营巷社区党委,令广大居民深受感动,备受鼓舞。近年来,小营巷社区先后获评“全国卫生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3、杭州市西湖区翠苑一区
始建于1984年的翠苑一区,是杭州市第一批建设的大型住宅小区。年代久、面貌旧、环境乱,一度是令人皱眉的老破社区代表之一。习总书记2003年4月12日、5月23日、6月23日,3次视察和指导翠苑一区社区的工作,强调要通过评议活动,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为居民群众办实事,解决反映强烈的一些事情。他提出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成为社区工作者的座右铭。
4、紫阳街道上羊市街社区
上羊市街社区以秉承“历史第一”、争创“现实第一”为目标,坚持抓党建、促民生、善治理,先后创建了“和合家园党群共同体”、社区业联体、党建引领“六民工作法”、民意小圆桌等特色品牌,推出“邻里坊”治理模式,积极探索“党建+社区治理”新路径,努力建设民主和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包容开放的美好社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全国优秀社会工作示范社区、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
5、钱塘新区白杨街道邻里社区
白杨街道邻里社区成立于2006年3月,是杭州第一个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社区化服务的独具特色的新型社区,成为许多钱塘区追梦技术工人在杭州的“第一个家”。2006年7月1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到杭州市考察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时,视察成立不足半年的白杨街道邻里社区,并留下“一定要善待民工、关爱民工”的殷殷嘱托。
6、杭州余杭区葛巷未来社区
葛巷未来社区位于杭州城市新中心的核心区,周边集聚了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EFC欧美金融城、阿里西溪园区、VIVO全球AI研究中心等大量的数字经济企业,是浙江省首批创建成功的未来社区。依托“未来社区”打造,建立线上党支部“红阵地”,用党建数字化手段提升社区治理效率。依托“未来社区智慧管理平台”,采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手段,为社区治理装上“天眼”,让信息抓取既快又准,并辐射联动“红巷百灵”党员线下处置。
7、杭州拱墅区长庆街道王马社区(全国第一个楼道党支部——“科普楼党支部”)
“王马社区占地面积0.34平方公里,承载着1.6万人的烟火气,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30%。面对“三老”居民新刚需,借助20多年来的楼道党支部这一“法宝”,王马社区于2022年实现“全域加梯”,学员可学习借鉴老城区、老小区、老年人”聚居“三老”社区更新。
8、彭埠街道杨柳郡社区
作为全市首个地铁TOD项目,是彭埠人口基数最大、业态最为丰富、管理压力最大的社区。自2021年5月列入全省第三批未来社区(整合提升类)试点项目以来,通过一年创建,于2022年5月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未来社区。社区坚决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始终围绕“可感、可及、可持续、可复制”目标,聚焦“年轻活力、复合多元”两大特点,把“一统三化九场景”拆解成33个评价指标、落地到18个阵地项目,通过全链服务、全景治理、全民合伙模式探索,全面建成“青春杨柳·潮邻生活”美好家园。
9、杭州市下城区天水街道灯芯巷社区
灯芯巷社区位于杭州市中心,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唐经幢”、“吴越钱王井”等历史文化古迹和“蒋纱弄”、“灯芯巷”等经典掌故,文化底蕴非常深厚。面积15万平方米,居民1870户,社区党委下设11个党支部,党员200余名,曾被中央创先争优办列为全国创先争优活动信息直报点。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全国社区服务先进社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城市党建工作省级示范社区等100余项荣誉。
10、丁兰街道皋城村
2008年10月3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上城区丁兰街道皋城村视察时指出,“在农村改革发展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高度重视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国“创建无邪教示范村”、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浙江省“双强百佳”行政村、浙江省级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浙江省森林村庄、浙江省巾帼示范村、浙江省农家乐特色村、浙江省非遗文化村庄、杭州市模范集体、杭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兵村、杭州最美村庄、杭州最美田园社区、杭州市小微水体样板水系等荣誉称号。
11、湖滨街道青年路社区
青年路社区毗邻美丽的西子湖畔,是杭州邻居节的发源地。该社区是典型的老杭州纯居社区。今年以来,社区党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紧抓“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工作,依托“湖滨晴雨”品牌资源优势,以“幸福邻里坊”打造为契机推进小区旧改工作全面落地,以力量凝聚、美誉增强和幸福提升来实现社区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的双向赋能。
12、南星街道馒头山社区
馒头山社区是一个由党建引领全局、居委会共建共享、公共服务站落底基层的综合服务体。服务功能涵盖医、养、护、乐、食等方面,覆盖老中青幼全年龄段。综合服务体拥有居民会客厅、老人日间照料中心、邻里菜场、老年食堂、文化礼堂、社区卫生服务站、乐活家园、幸福文化公园等12大功能区块,分设迎客厅、百通岗、议事坊、休闲斋、先锋轩等板块。近年来,社区先后荣获民政部、司法部联合颁发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浙江省五星级文化家园”“杭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13、采荷街道青荷苑社区
青荷苑社区毗邻钱江新城核心区,是典型的城区老旧社区,是环绕中国服装第一街的市场社区。近年来,街道以“细微处显精致”的绣花功将“现代、民生、家园、普惠”四大属性巧妙融入旧改中,率先开展“12+X”一次性改造,让旧房焕新貌。坚持“改建筑”向“改生活”转变,瞄准民生、贴近需求,以幸福为目标、以邻里为尺度,用“坊”承接特色场景,构建“远亲不如近邻”的全龄友好型社区,提升改造以一“厅”迎客、一“岗”受理、一“坊”议事为重点的“3+X”惠民服务共同体空间,落地“采尚红邻”党群服务之家、荷乐颐养园、荷苗童乐园、晓荷书房、“金牌管家”五大驿站,集成72项服务,实现优质服务在身边。
14、四季青街道钱运社区
钱运社区地处钱塘江和大运河交汇之处,辖区面积达1.03平方公里,居民户数5120户,常住人口约1.5万余人,其中有专业人才用房830户,外籍人士600余人。在实践中社区以“文化共融汇民情、服务共享汇民生、秩序共建汇民意、价值共美汇民心”四共四汇服务方法切实推进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为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出一条接地气的实践道路。
15、九堡街道九华社区
近年来,九华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工作理念,以“善治”引领社区建设,通过聚焦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两类群体融合,充分挖掘“江潮·志愿·善孝”为核心的社区文化,不断涵养居民素养、融洽邻里关系,全力打造“匠心向善·华治久安”的“平安·宜居·乐业”社区新样版。社区先后荣获国家级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浙江省无障碍社区、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社区、节水型居民小区、垃圾分类高标准示范小区,杭州市四星级文化家园、先进职工之家、上城区高质量就业社区等荣誉称号。
16、丁兰街道蕙兰社区
近些年来,蕙兰社区面对经济适用房小区房屋质量问题多、人员结构复杂、需求多样化等问题,坚持以“党建引领、项目运作、多元治理、共建共享”为治理理念,聚焦“为民、便民、惠民”,做优基层服务,积极探索现代社区建设新路径,不断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按照“1+3+N”模式组建网格队伍,开展疫情防控、民情走访、隐患排查、矛盾调解等工作,打造安全有序、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社区先后荣获浙江省儿童示范之家、退役军人示范社区、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杭州市文明单位、文化示范社区、民主法治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区基层党建示范社区、“十佳学习型”社区等多项荣誉。
17、清波街道劳动路社区
劳动路社区位于美丽的西子湖畔,东起延安南路、南至河坊街、西临南山路、北靠西湖大道,社区总面积0.47平方公里,共有6个网格,总人口10722人,其中常住人口6873人。劳动路社区以位于荷花池头21号的面积达1700平方米的幸福邻里坊为核心,融合小区驿站、商圈先锋驿站、幸福食堂、星光老年之家、康养驿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微型消防站、健身路径、便民服务点等为民服务空间形成十分优享圈。
18、望江街道近江东园社区
近江东园社区成立于2002年,先后获得省级文化示范社区、省星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市老年友好型社区等多项荣誉。截至目前,近江东园社区幸福邻里坊开展各类活动50余次,日均人流量达200余人次,居民参与度较往年提高70%,满意率98.35%。
19、紫阳街道新工社区
近年来,新工社区党委以党建为统领,聚焦“物质富裕”“精神富裕”两个维度,围绕现代完整社区建设,整合优化辖区空间资源4000多平方,构建了集商业、文化、娱乐、体育、教育、养老等功能于一体的新“一环五区”,提升了现代社区“幸福邻里坊”各项服务功能,不断探索党员先锋引领、业联体三方协同治理和业主自管会自治的多元主体融合的睦邻治理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0、笕桥街道白石社区
白石社区地处杭州东站枢纽环线,东邻沪杭甬高速,南接彭埠街道,北毗德胜高架,东至备塘路,西临花园社区,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社区目前所辖回迁安置小区、公租房、人才公寓、商品房等小区10个,划分为5个网格,微网格105个,户数8290户,常住人口12000余人,外来流动人口5200余人。社区党委下设14个支部,有在册党员181人,在职党员97人。配备专职社工18人。拓展15分钟党群服务阵地,整合资源探索创新“三石六计”工作模式,全力打造“活力人文、和谐宜居、幸福美丽”的融合型现代社区,人人都能“悦享幸福白石”。社区曾获浙江省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成绩突出集体、省级慈善社区、杭州市撤村建居社区示范点、杭州市社区教育优秀组织单位、杭州市星级社区文化家园等荣誉。
21、九堡街道三卫社区
三卫社区2013年整社拆迁,2018年首次回迁,2020年期房回迁,整个安置房小区由南苑、北苑、东苑三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约0.13平方公里,共有安置房3647套。社区现有户籍人口4100多人,流动人口8000多人,社区党委下辖9个网格党支部,共有党员165名、在职党员47名,两委班子成员7人。近年来,三卫社区以党建为统领,弘扬“与智者同行、与善良为伍、敢于作斗争的三卫人”的“三卫精神”,聚焦回迁失地农民就业难、小区物业管理难、装修期间约束难、人的城市化推进难等问题,形成“一核为主、四元共治”的五位一体治理机制,建立“六会议事”工作制度,并结合未来社区建设,以“乐活融居、智汇卫来”为主题,通过睦邻“卫”家、服务“为”民、数智“未”来三大特色策略,打造具有人情味、烟火气的邻里未来社区和乐龄社区生活样板。社区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杭州市撤村建居社区示范点、杭州市美好家园住宅小区、第一批杭州市未来社区等荣誉称号。
22、丁兰街道勤丰社区
勤丰社区辖区范围面积0.63平方公里,辖区4个商品房小区,3个综合体,5所学校,辖区含农贸市场、派出所、工商所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勤丰社区推动“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把最好的空间留给居民,通过以党建引领居民,以情感拉进居民,以科技保障居民,以文化融合居民来营造家的氛围,增强归属感,打造邻聚力真勤e家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通过全覆盖、全参与、全响应、全共享来激活社区文化内生活力。
23、闸弄口街道红梅社区
该社区大部分居民都是上世纪90年代从城站火车站、吴山广场一带拆迁安置到三里亭地块的“老杭州”,是一个典型的迁入型社区。2020年红梅社区列入老旧小区改造,社区紧抓紧抓契机,以旧改圈出“坊”的概念,以服务注入幸福源泉,以自治描绘邻里未来,如今的红梅社区,一步一景,实现了配套设施、人居环境、生活场景的升级,还在党建引领下实现了“一核三坊”向“幸福邻里坊”的升级,让居民自治力量成为社区治理的核心动能,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浙江省文明社区”“浙江省未来社区”“杭州市未来社区党建试点社区”等荣誉。
如只参观该点,请自行联系,谢谢!
※课题仅供参考,可根据委托单位量身定制培训课程。※
※请拨打电话:0571-89086031 或联系李老师:15394217801(微信同号)咨询或索取。
延伸阅读——德行干部培训中心2025年热门培训项目精选
※ 欢迎拨打0571-89086031、0571-89086091定制个性化教学方案 ※
德行干部培训中心热忱欢迎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
来考察学习培训!
版权所有:德行教育培训 咨询电话:0571-89086031 备案号: 浙ICP备19023798号-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