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有幸赴浙江参加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能力提升研修班,此次研修班不仅有理论教学,还先后安排了在安吉县余村、大竹园村等地的实地参观考察,学习诸多浙江诸市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典型做法及经验。此次赴浙江的学习培训,让我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启发,找到了差距,也学到了许多好的经验。
(一)浙江的“千万工程”经验浙江在乡村振兴方面的主要做法:
01 科学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
坚持以规划为引领,把全县当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把一户农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先后编制了县域总体规划、县域分区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县域控规覆盖率达到95%,所有乡镇、村编制了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规划。规划编制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个性,根据产业、文化、生态和村容村貌的不同,合理定位村庄主题特色,做到既融入整体大环境,又体现特色小“气候”。创建项目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实施,所有建设项目必须作出与整体相适应、相协调的设计。
02 精心打造,立足一流铸精品。
瞄准定位于“全国第一、全国唯一”,制定了《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考核指标与验收办法》,坚持科学合理、操作简便、有所创新,设定“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内容及考核标准,并细化到4个方面、36项指标,其指标标准远远高于全省、全国同类标准。其中“村村优美、家家创业”是两项关键性硬指标,覆盖所有行政村,真正体现“美丽乡村”建设“不是做样子,而是做实事”“不是种盆景,而要满园春”“不是搞政绩工程,而是要搞惠民工程”。
03 做大产业,发挥特色夯基础。
以安吉为例,紧紧围绕“中国第一竹乡、中国白茶之乡”做文章,依托101万亩竹林和20多万亩白茶,不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竹制品加工业和茶产业,家家创业,户户经商,安吉的竹产业实现了从竹工艺品、竹地板到竹饮品、竹建筑的全竹利用,以全国1%竹产量创造全国10%竹业产值(一根翠竹撑起一方经济),年销售收入达150亿。安吉的转椅产业产量占国内市场的1/3、出口量占全国的1/2,是全国最大的转椅生产基地(一把转椅转出一大产业);安吉的白茶产业,种植面积20.06万亩,品牌价值超过45亿元,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达到8600元左右(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大力发展以乡村休闲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立足山水资源丰富的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全域发展旅游,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业”的格局,休闲旅游业进入旅游总人次2000万、旅游总收入超200亿的“双千百时代”。
04 狠抓党建,激发活力强保障。
“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安吉县始终把基层党的建设贯穿美丽乡村建设的始终,抓党建激活力,强组织树品牌,走出了一条“党建+”的乡村振兴之路。党建联盟是滕头村的“主心骨”。党群齐心,其力烁金。2015年,滕头村区域党建联合体组建成立。践行“三先”原则,做到“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先人后己、在利益面前先公后私、在奉献面前先人一步”。用好党建联盟,为其“撑腰鼓劲”,做到资源统筹使用、发展协同谋划、人才智囊共享、村庄治理共商,通过几年的努力,真正做到了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同富裕。
05 多元投入,共建共创聚合力。
加大政府投入推动建设,充分发挥财政杠杆的调节和激励作用,对考核验收合格的村根据人口规模大小实行以奖代补。吸引社会资金支持建设,安吉近6年来,共撬动各类金融工商资本投入60亿元以上。激励广大群众参与建设,两年来,村级集体共投入1.5亿元,农户个人投工投劳1亿元,主要用于村内环境改造和农户庭院美化。同时,深入推进与国家、省有关部委、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争取有力支持。
06注重管理,创建发展可持续。
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加强村庄环境建设长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大部分完成整治任务的村都建立了日常保洁、绿化养护、动态督查和违规问责等办法,做到建设一个、巩固一个。构建了县、乡镇、村三级考核监督体系,由相关部门统一考核。实行县、乡镇、行政村三级联动机制和月督查、月通报、年终考核制度以及跟踪复评制度,加强日常监督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已授牌中国美丽乡村的管理依据,进行摘牌或恢复中国美丽乡村称号。实行财政以奖代补的激励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1.2亿元对“中国美丽乡村”创建考核评定的精品村、重点村、特色村,以及乡镇分别奖励,切实调动了各级积极性。
(二)启示与反思
学习浙江的做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01搞好科学规划。要对全县农村进行深入调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近期需要城改、移民安置重建村庄和长期保留的村,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有条件的聘请知名设计团队对村庄规划布局进行研究,实行分类指导,不搞大拆大建,不能村村一面。没有条件的,可以外出学习,学习借鉴,找土专家也可以,如永佳河叶河村,好多都是书记自己设计的,我看也很美。
02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搞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还是要投入大量资金的,安吉的余村,从2003年左右,也是当地的经济强村,村里有水泥厂、石灰厂,当时村集体的收入就有500多万元,关停矿山后,也还有90多万元,2021年,余村全年的游客量近9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4500万元,2022年村集体收入超过1300万元,2005年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每个村投入就有3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6.1万元。如今,旅游业已成为余村乡村振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03抓好示范带动。制订美丽乡村建设长期规划,每年每个乡镇要选定3—5个左右的村班子团结、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开展试点,不追求固定模式,注重从细节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个性,彰显魅力,打造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乡村,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建设一批能体现红安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04加强产业支撑。美丽乡村建设还要注意产业培育,利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加快推进农村产权改革,盘活集体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精品民宿、休闲观光农业等旅游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增加群众收入。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效解决村美和民富的关系,逐渐引导美丽村庄变“输血”为“造血”,促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05突出人居环境治理。要把农村垃圾收运、污水治理、村庄绿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农村垃圾处理要围绕推行垃圾分类和清运处理开展工作。农村污水能接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要接入污水处理管网进行处理;不能接入污水处理管网的,要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村庄绿化不但要提升村口、主街、广场等主要节点村,还要注意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庭院内外的绿化。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也是分了三个阶段的,第一阶段就是治脏治乱阶段,从2003-2007年,也用了5年的时间,我想,我县应该还处在第一个阶段,前几年提出的“扫干净、拆顺畅、摆整齐”还是很实用,起码适合我县大部分的村。
06挖掘文化元素。要把文化建设充实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深层次挖掘村庄文化元素,提升村庄的文化内涵。要充分利用旧建筑、古民居、传统古村落等,搞好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开发;要传承好历史文化,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民间传说等,讲好“红色故事”;要大力发展现代文化,及时捕捉“时代楷模”的名人文化元素,利用好村里现有的文化阵地,宣传文化,传播正能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07强化党的领导。要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体系,健全队伍,明确责任,让各级党组织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要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开展丰富党员教育活动,使农村党员在政治理论、道德修养、发家致富、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走在前列,实现“党员带群众”的良好局面。要有针对性地把村里德高望重的群众、发展产业的能人、脱贫致富的典型以及在其他领域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农村党员队伍中,切实打造一支振兴乡村的生力军。
乡村振兴要持之以恒,美丽乡村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安吉是从2003年开始的,也有二十多年持续不断的投入和建设,持之以恒才有今天的成绩,不是只一两年就实现的。不要认为建设一个大的项目,引进一个大的市场主体或大老板就能在一两年内建成,而是要一步一步的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能一口吃出一个胖子,我们的乡村振兴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我们的目标是奋力打造乡村振兴“红安样板”,统筹城乡发展,让红安的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我们要对标对表安吉,学经验、找差距、补短板,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浙江之行,不虚此行!让我们看到了差距与不足,让我们看到了目标与希望!
延伸阅读——德行干部培训中心2025年热门培训项目精选
※ 欢迎拨打0571-89086031、0571-89086091定制个性化教学方案 ※
德行干部培训中心热忱欢迎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
来考察学习培训!
版权所有:德行教育培训 咨询电话:0571-89086031 备案号: 浙ICP备19023798号-3 网站地图